挡土墙是指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,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不稳定的结构。挡土墙横截面中,与被支撑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;与墙背相对的空心部位称为墙面;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;与基底相对的墙顶称为墙顶;基底前端称为墙趾;基底后端称为墙跟。
根据刚度和位移的不同,可分为刚性挡土墙、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。
根据挡土墙的不同位置,可分为路肩墙、路堤墙、路障墙和山坡墙。设置在路堤边坡上的挡土墙称为路堤墙;墙顶位于路肩的挡土墙称为路肩墙;设置在路障边坡上的挡土墙称为路障墙;设置在山坡上,支撑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盖土或破碎岩层的挡土墙称为山坡墙。
按受力方式可分为仰斜挡土墙和承重挡土墙。
加筋土挡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建造的支撑结构。加筋土是一种在土壤中加入拉筋带的复合土。它利用拉筋与土壤的摩擦,改善土壤的变形条件和工程性能,从而达到稳定土壤的目的。加筋土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。然而,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,逐渐发现了一些不足,有些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障碍。主要表现在:由于加筋土机制的复杂性,各种设计理论并存,都是有道理的,但不能概括。有时,根据设计理论计算的数据在模型试验中无法得到理想的验证,从模型试验中获得的数据有时与现场实测数据有很大的不同,这使得设计师往往对理论计算数据缺乏信心。为了工程安全,他们不得不根据个人经验增加筋带数量,导致成本增加。此外,筋带表面难以防腐,对填料适应性差等缺陷是现有加筋技术的不足。